金相分析是根據有關標準和規定來評定金屬材料質量的一種常規檢驗方法,并可用來判斷零件生產工藝是否完善,有助于尋求零件產生缺陷的原因。它是保證產品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常,金相試樣制備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取樣、鑲嵌、磨光(粗磨和細磨)和拋光。
現場金相檢驗是在不破壞檢測對象的前提下,直接在工件上選定檢驗點,進行磨光—拋光—侵蝕等過程,從而保證工件的完整性,使用便攜式金相顯微鏡進行觀察金相組織
(一) 金相試樣的制備:
金相試樣的制備主要包括取樣及磨制,如果取樣的部位不具備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檢查結果將得不到正確的結論,而且會造成錯誤的判斷。所以對試樣一定要根據試驗的目的,選擇有代表性的部位切取。(1)縱向取樣主要檢驗內容為: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性質、數量、大小及形狀;觀察變形的晶粒拉長程度;測定碳化物不均勻程度等。 (2)橫向取樣主要檢驗內容為:鋼材從表層至心部的組織變化;各種金相組織的評定,如:晶粒度、馬氏體、珠光體等;以及非金屬夾雜物在整個截面上的分布情況。
(3)表層取樣主要檢驗內容為:表面缺陷如脫碳、裂紋深度及性質、折疊、燒傷等。表面處理,如滲碳層、表面淬火、表面鍍層等。
(4)缺陷或失效分析取樣應包括零件的缺陷部份在內。
除了正確的取樣以外,試樣的制備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如果試樣制備不當,將使其組織產生變化或出現假象,從而使試驗結果不準確。
金相試樣的截取應注意不能使試樣由于變形或受熱而導致組織發生變化。對于使用高溫切割的試樣,必須去除熱影響部分。
金相試樣經切割或鑲嵌后,需進行一系列的磨制工作,才能得到光亮的磨面。磨制的過程包括粗磨、細磨、拋光三個步驟。每磨一道工序之后因將試樣轉90度角,再開始另一道工序。